亚冠轮换双标戏申花获媒体力挺于根伟当年可没这待遇
在中超球队征战亚冠的历史上关于阵容轮换的讨论从未停止近期上海申花在亚冠赛场进行大幅轮换的做法获得不少媒体和球迷的支持然而这样的场景让人不禁回想起多年前的另一位主角于根伟和他所面临的截然不同的舆论环境这一幕被不少球迷称为中国足球舆论场的双标大戏
时间回到本赛季亚冠小组赛上海申花在密集赛程下选择对阵容进行大幅轮换派出大量替补和年轻球员出战尽管最终结果不尽如人意但这一决定却得到众多媒体和评论员的公开支持主流观点认为在多线作战的压力下球队合理分配体能优先确保国内联赛成绩是务实且明智的策略尤其对于阵容深度有限的球队而言这更是一种必要的战略调整媒体称赞教练组有魄力管理层有远见
然而这样的宽容和理解并非历来如此老球迷或许还记得当年天津泰达主帅于根伟在类似处境下所承受的舆论风暴那是在2009赛季亚冠联赛中天津泰达面临双线作战的压力于根伟作为教练也曾做出轮换决定试图平衡球队体能和状态但结果却不理想亚冠成绩下滑国内联赛也受到波及
与如今申花获得的力挺不同当时的于根伟几乎被舆论淹没媒体批评他缺乏经验质疑他的战术安排甚至上升至对其执教能力的根本性质疑球迷间更是骂声一片那种环境下轮换被视为一种投降和懦弱的选择而非战略需要于根伟和他的团队几乎是在孤军奋战最终那段经历也成为了他教练生涯中一段颇为艰难的回忆
为什么相似的决定在不同时代会遭遇如此不同的评价这背后折射出中国足球舆论环境的变迁以及球迷媒体对足球认知的逐渐深化过去成绩往往是唯一的标准任何轮换都可能被视作放弃如今随着足球理念的发展更多人认识到赛季是漫长的马拉松合理轮换是保持球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同时俱乐部公关和媒体策略的进步也不容忽视申花在轮换前做了充分的舆论铺垫通过官方渠道和跟队记者释放消息解释战略意图让公众提前有心理预期而当年的资讯传播不如现在发达俱乐部与球迷的沟通也不够顺畅容易造成误解和情绪的迅速发酵
但双标一词或许过于尖锐更准确地说这是一种进步是足球文化逐渐成熟的体现当年的于根伟缺少的或许不是能力而是这样一个更加包容和理性的环境如今对于申花的理解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足球付出诸多学费后的一种觉醒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轮换本身无需审视其成败最终仍需由结果来检验但至少现在的讨论更加聚焦于战术和战略层面而非简单地归咎于个人能力或态度问题
从于根伟到申花中国足球的舆论场似乎正在学会更加理性地看待比赛中的战略选择这本身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未来当更多球队面临多线作战时我们希望看到的不是双标的大戏而是基于足球规律的统一认知和更加成熟的讨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