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女篮长期集训模式引发思考
中国篮球界长期信奉“长时间集训带来回报”的理念。然而近期女篮亚洲杯上的失利,让这一传统训练方式受到质疑。
在亚洲杯半决赛中,中国女篮不敌日本队。令人深思的是,日本队仅用不到两周时间集训,而中国队则进行了长达三个多月的训练,其中包括28天的高原体能拉练。尽管如此,中国女篮在比赛中却难以适应日本队的快节奏打法,最终遗憾落败。
赛事结束后,外界期待队伍进行休整,但主帅宫鲁鸣却再次组织集训。这次集训缺少了黄思静、王思雨、杨力维等老将,同时年轻球员也未获得充分锻炼机会。在热身赛中,韩旭依然承担重要角色,而张子宇表现一般。值得注意的是,队内助攻王仅在一场比赛中出场1分钟。
与尤文图特队的热身赛结束后,中国女篮马不停蹄地开始了新一轮训练。在无紧急国家队任务的情况下持续集训,不仅可能增加球员伤病风险,也引发外界对训练效果的担忧。
宫鲁鸣教练虽然曾有辉煌战绩,但其训练理念似乎未能跟上现代篮球发展潮流。他依然偏重传统内线优势,未能充分适应篮球运动的速度化、外线化趋势。若不能及时调整战术思维,中国女篮即便进入世界杯,要想再次晋级奥运会也将面临严峻挑战。
中国篮球需要找到科学训练与比赛节奏的平衡点,这已成为国内教练员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